强化源头管控 推进垃圾分类 浓厚共治氛围

南昌全链条发力治理塑料污染
南昌日报 2023年12月06日

执法人员正在检查朝阳洲天虹购物中心塑料制品使用情况

执法人员检查快递营业网点绿色包装情况

“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

快递营业网点设置的快递包裹废弃物回收箱

40毫米的“瘦身胶带”

  超市购买的塑料袋,外卖订餐的一次性碗筷,网上购物产生的快递包装……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污染大、降解难的特点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挑战。

  2020年,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南昌市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了100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明确了责任单位,并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实施路径制定“时间表”,围绕“前端谋划、中端发力、末端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到2022年,替代产品和可降解一次性制品得到推广,形成一批塑料减量和塑料污染治理的典型模式。如今,我市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全媒体记者 邹佳伶 文/图

  

  A

  

  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

  

  摸清家底、找准问题、给出路径是有效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早在2021年,市生态环境局对全市塑料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开展现场调查,并根据调查实况编制完成《南昌市塑料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管理对策研究》。调查表明,南昌市塑料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源、农业源、医用源、生活源、建筑源,这为我市精准“治塑”打下了坚实基础。

  “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且难以降解,带来土壤破坏、微塑料等危害。”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彭小平表示,塑料污染治理不能一禁了之,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量。

  对此,我市组织专门力量对生产纳入淘汰产品目录塑料制品的企业要求停产限期整改,对生产塑料制品禁限目录中塑料产品的企业加强转产转型指导。同时,对在生产塑料制品中违规添加对人体、环境有害的化学添加剂的企业依法实施惩戒。为进一步加强禁止、限制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工作力度,开展现场督促和指导,近期,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深入我市部分生产企业、商超、农贸市场、农膜回收点、酒店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联合专项检查。

  有资料显示,少生产1个塑料袋可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因此,减少塑料使用量同减少生产一样重要。

  我市各部门高度重视,市文广新旅局对全市所有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并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相关服务;市邮政管理局集中开展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活动,全面停止使用黑色非环保塑料包装袋,引导电商快件原装直发,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引导消费者、电商企业等使用通过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快递行业共有441.34万件邮件快件使用可循环包装,使用循环包装总数达6051.2万件。

  

  B

  

  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处置

  

  日前,在西湖区桃苑小区,居民李雅林正将废弃塑料瓶和快递包装盒投进“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随后手机提示音响起,积分到账提现,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手机微信扫码,回收机仓门自动开启, 自动称重, 投放完成后积分到账。”李雅林说,以前纸箱和空瓶要先攒着等收废品的来,现在有了这台机器,各种可回收物可以放在一起投,十分方便。

  为提升废品回收行业再生资源利用率,我市试点引入“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建立前端回收、中端清运、后端资源利用的循环链。分类投放后的废旧物资会被运往中转站并集中打包,然后再统一封闭运输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爱分类·爱回收”南昌负责人曾思阳说,五花八门的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末端分拣中心后,会被分拣成几十个品类,打包压缩后,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最终实现变废为宝。

  通过“互联网+回收“将塑料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离,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这是我市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处置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科学布局‘点、站、场’三级回收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不断提升塑料制品回收规范化水平。”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科科长蔡志强表示,根据区域内街道、社区、村庄、人口的数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全市共建设了可回收物交投点438个、再生资源回收站286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3个。塑料废弃物可依托“点、站、场”体系进行分类回收和精细化分拣,今年前10月,全市共回收塑料废弃物0.98万吨。

  除了日用塑料制品外,常见的塑料废弃物还包括农用塑料制品和商超、农贸市场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等。针对农田中塑料地膜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市积极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农膜。同时,设立废旧农膜利用网点、成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初步形成了农膜使用者、回收网点、回收企业共同参与的回收利用机制。截至今年11月,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8.25%。

  然而,不是所有塑料废弃物都适合回收利用。市发改委副主任钟雷英告诉记者,对于难以再生利用的塑料,我市通过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了塑料垃圾“零”填埋和能源化利用。针对非传染性医疗机构的一次性输液瓶(袋)等医疗塑料废弃物,我市依托进贤县医科园,积极打造医疗器械循环利用基地,将医疗机构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高效率破碎清洗、分选、拉丝造粒后,加工成医疗专用利器盒、垃圾袋及周转桶。

  由于多种原因,我市还有部分塑料垃圾积存在江河湖、田间地头等自然环境中。对于这些露天塑料垃圾,各有关部门依托河、湖长巡河、湖,以及“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江河湖库清漂专项行动,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对散落在村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田间地头、巷道公路等地露天塑料垃圾的清理力度。

  

  C

  

  有序推进可替代产品推广应用

  

  塑料污染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治理力度、统筹规划,也需要企业主动作为、履行责任,更需要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12月1日,记者随机走访了我市部分菜店、水果店发现,买菜小推车、无纺布袋、全生物降解塑料袋随处可见。奶茶店自助台上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已经全部更换为“PLA”可降解环保纸质吸管,连塑料勺也换成了木勺,越来越多的市民养成了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禁塑成果逐步显现。从市商务局发布的半年度监测数据来看,我市商贸消费领域纸袋、布袋、提篮以及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等环保替代品使用率明显提升,环比增长均超过15%。

  在青云谱区王府井盒马鲜生门店,记者注意到,自助扫码结账区放有可降解塑料袋,不同型号的袋子均标明价格,不少从店内走出的消费者,提着不同材质和款式的购物袋,或是在店内购买了可降解塑料袋。正在购买生活用品的刘女士说:“以前每逛一次超市,就要买几个塑料袋,家中还堆放了不少塑料袋,自从养成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后,家中的塑料袋减少了,既节约又环保。”

  随后,记者走进红谷滩区江报路农贸市场,此时正值市民买菜的高峰期,摊主们正忙着称重、打包。走访中,记者看见市场内的禁塑标语清晰醒目,每个摊位前都整齐摆放着成捆的白色可降解袋,袋上还印有生产厂家、执行标准等信息,摸起来光滑舒适,闻起来也没有刺鼻气味。一家猪肉店的店主林先生表示,每隔一段时间,红谷滩区商务局会结合市场摊位情况和周边辐射人口数量,向农贸市场免费发放可降解塑料袋,让摊主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使用。

  除商超、农贸市场外,快递行业目前是塑料制品使用较多的领域。记者在红谷滩区碟子湖中大道的顺丰速运快递营业网点看到,一个个快递包裹废弃物回收箱整齐摆放。该网点负责人刘小佳说,这些箱子可以对符合二次寄递要求的瓦楞纸箱、塑料包装、内部填充物等进行有效回收复用。

  “为了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循环化,我们鼓励南昌邮政各快递网点购置使用压缩设备进行包装压缩,通过使用40毫米‘瘦身胶带’代替45毫米胶带,或使用可降解胶带替代不可降解的普通胶带进行打包,大大减少封装胶带的使用量。同时,指导多家快递企业推进快递电商一体化,实现电商货物代存代管,由快递企业直接包装封箱,有效减少了电商快件二次包装率和包装塑料的使用。”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科负责人缪兰萍表示。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当前,我市快递企业采购使用高强度快递包装箱和免胶箱等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为90.1%,按照规范封装操作降低包装塑料使用强度的快件比例为90.27%,我市快递行业减塑“瘦身”绿色转型取得较好成效。